廢水處理技術
廢水處理包括常規處理技術及深度處理技術。
常規處理技術以達到排放標準為目的,采用通常的生化、物化相結合的方法。
深度處理技術以回用或很高排放要求為目標,深度處理和回用技術目前已經實際應用的主要有:曝氣生物濾池、硅藻土技術、活性炭技術、膜技術、大孔離子交換樹酯、催化氧化技術、無機礦物水處理劑和復合礦物水處理劑等。
曝氣生物濾池
曝氣生物濾池是在傳統水處理技術基礎上開發的,利用陶粒或活性炭等作為濾料,對二級處理后的低濃度出水進行深度處理,可以基本達到COD60mg/l的目標。
硅藻土技術
硅藻土作為一種天然吸附劑,對于低濃度有機廢水有一定的處理效果,但是最大的問題在于污泥量大。
活性炭技術
活性炭是一種比表面積很大,具有很強分子吸附能力的物質,發達國家將這一技術用于深度處理。但目前水處理用的活性炭成本較高,約為1萬元/噸,1克活性 炭吸附COD的能力約為8~11毫克,以此計算,每噸水降低10毫克COD約為8~10元,成本太高,只能用于特殊場合或最終把關時用。
生物炭濾池
生物炭濾池是利用活性炭或部分活性炭為濾料,作為深度處理的技術。
膜技術和大孔離子交換樹脂
膜技術和大孔離子交換樹脂是世界上成熟技術,但本質上是分離技術,而不是處理技術,僅是將廢水分離為淡水和濃水二部分,淡水完全可以達到回用要求,理論 上回用率可以達到80%甚至更高。目前膜技術,大孔離子交換樹酯在廢水處理及回用推廣中的瓶頸是,材料和設備價格高,分離后的濃液處置達標有困難。
<<上一頁[1][2][3]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