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00多年以前英國發明鉤針襪子編織機,到現在普遍采用的150年前發明的舌針,針織機經過了從手動到自動化、高速化、電腦控制化、智能化的發展。針織設備的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水平不斷提升,針織產品的多樣化、功能化、市場化前景日益廣闊。
小編搜集整理了針織緯編技術及產品的最新發展,包括橫機和圓機的成形編織技術、三維間隔織物編織技術,內容涉及緯編編織機、織物結構、最新產品及應用,與大家分享。
1 無縫針織圓緯機產品
無縫針織圓緯機的成形編織技術起初用在生產內衣上。接縫最少,不用橡筋、掛袢,使得在無縫針織機上編織的內衣舒適貼身,同時還可起到塑身作用。由于無限的花型編織可能,無縫編織技術現在也大量用于針織外衣的生產。
Santoni(圣東尼)的TOP2 FAST型單面機為高效、高質、低耗單面電子提花圓機,在其產量提高39%的同時,損耗也可降低15%(相較于SM8-FAST機型)。該機器設備 8 路進紗,每路 2 個選針點,三功位編織技術(配置16級選針器),可以編織浮線添紗設計,也可襯入彈性紗線。由于選針精準,花型圖案及顏色都更加清晰和銳利,可以生產內衣、外衣、運動服、泳裝和保健服、醫用服等。
TOP2 FAST編織的運動衣
近年來,針織面料占據運動鞋面市場的主導,橫機成為編織的主力。然而,隨著市場需求的多樣化,要求鞋面具有越來越多的創新樣式。因此,一些知名企業也利用緯編技術開發出運動鞋類產品。圣東尼的圓緯機生產的鞋面,能夠使產量提高10倍(根據組織結構決定)。利用專用紗線,可以滿足鞋面對功能性、舒適性的要求。
成形鞋面產品
2 新型電腦橫機技術及產品
橫機通過左右往復運動編織平幅狀面料或圓筒狀面料,生產效率不如圓機,但可以改變面料幅寬。只要在同時編織前后兩層面料時采取用布邊連線的組織形式,橫機就可以編織出筒狀面料。在較寬幅的筒狀面料左右配置較窄幅的筒狀面料,便能同時編織大身和左右袖子。
由于橫機在編
無縫編織機編織的套頭衫領窩和袖籠
Stoll(斯托爾)的CMS 520 C+極粗針距橫機機號可從E1.5擴展到E5,具有編織的靈活性,可以實現純手工的外觀效果。如用機號E1.5和E2.2編織過去用手工才能完成的極粗紗線手工效果的服裝。該機可以用Nm 0.7以下的紗線進行上機編織,特殊的4L織針使得粗大線圈的編織和多根進紗編織更加輕松容易,也可用結子紗、亮片紗等花式紗;花型有多種可能,可以進行提花、嵌花和成形編織;不僅在服裝上應用,還可延伸到配飾及室內裝飾領域。此外,多針距技術可以在同一編織行內使水平和垂直行里實現不同的線圈長度,可以實現一機多能和編織功能的快速轉換。
粗針橫機編織的服裝
斯托爾CMS ADF 32W編織機,機號E7.2,將機織編織結構融入針織技術,徹底打破了傳統緯編圓機及橫機編織組織結構的定義。這種技術是在緯編地組織中襯入不參加編織的緯紗,生產出外觀上呈現機織特征的針織物,并具有機織的特性,即面料在縱向上有延伸性及舒適性,而在緯向由組織結構決定降低了織物的延展性。襯緯針織物在許多方面優于傳統的機織物。因為機織物不能將服裝設計直接一次性由機械設備完成,特別是3D設計元素,而服裝的合體、舒適、功能及美觀都直接和設計有關。因此,該技術豐富和拓展了更廣泛的設計領域。